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德国战俘营里,一名塞内加尔女兵断断续续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
100多年前,一名西非步兵的特殊录音来自柏林民族学博物馆的塞内加尔声音档案。
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黑人文明博物馆的一次展览中,部分档案现在首次向非洲听众开放。
“过去的回声”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发现迄今为止不为人知的文化遗产的机会。
西方博物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归还在殖民时期被比利时、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大国掠夺的非洲文物。
大多数需求都与对象有关。不同之处在于,这些令人信服的声音文件被称为非物质遗产。
“你认识这种语言吗?”研究人员Massamba Gueye,策展人,向参加他的研讨会的观众问道。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Wolof。我听到‘这是可耻的’和‘没有和平’,”23岁的听众Khady Ba说。
沃洛夫语是塞内加尔39种语言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
“是的。这是一个战俘用沃洛夫语唱着一个女人的哀歌。”
听众们听着这些录音,其中许多是唱出来的,带着一种严肃和骄傲的混合。
他们努力辨认歌词、旋律、被遗忘的地方和深埋在集体记忆中的回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记忆正在被侵蚀。
“沃洛夫在城市地区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词指的是不再存在的世界,”盖耶解释道。
他说,塞内加尔人认同自己的语言、传统、仪式和社会习俗。
“所有这些非物质遗产构成了我们身份的基础。
“我呼吁所有在非洲部分地区殖民过的国家拿出礼貌,把这些口头遗产交还。
盖耶说:“这将大大有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解。”
达喀尔展览将持续到6月23日,参观者可以收听大约20张非凡的历史录音。
德国博物馆向策展人提供了总共35份音频文件。
其中一些被归类为“人类学”(或传统)表演,是1910年在柏林的一个娱乐场所录制的。
其他人则来自1915年至1918年间位于德国首都附近的温斯多夫战俘营。
数千名被英国和法国军队征召入伍的非洲士兵被埋葬在乌恩斯多夫。
德国军队试图通过提供特权来说服他们在战争中改变立场,比如允许他们信奉自己的宗教。
这就是第一座清真寺于1915年7月13日在德国土地上开放的原因。
由科学家、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组成的普鲁士皇家唱片业协会(Prussian Royal Phonographic Society)在这座清真寺录制了2600多张唱片。
许多都被保存在柏林民族学博物馆。其余的在该市的洪堡大学。
在研究人员能够识别的声音中,有阿卜杜拉耶·尼昂(Abdoulaye Niang)的声音,他是法国军队招募的一名穆斯林士兵。
他于1878年出生在戈雷岛,这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岛屿,从15世纪到19世纪,它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
他被关押在乌恩斯多夫,然后被转移到罗马尼亚的一个劳改营,最后在法国里昂的一家医院死于肺结核。
还有迪乌夫(Madia Diouf),他被送到乌恩斯多夫时只有20岁左右。
唱片业协会认为迪乌夫参军前是个农民,来自达喀尔附近的巴诺尔。
“我们想和你们一起做这项研究,因为这是你们的一部分,”柏林民族学博物馆馆长拉尔斯-克里斯蒂安·科赫告诉研讨会的与会者。
达喀尔黑人文明博物馆馆长Hamady Bocoum补充说:“我们想要确定这些声音来自哪个社会。”
“我们将尝试进入那些仍然有人能理解一个世纪前某些表达的社区。”
28岁的谢赫·姆贝克·迪奥普是一名电影专业的学生,当他听到来自档案馆的穆斯林祈祷时,他哽咽了。
“如果我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他一定会哭的。”他说。
他过去常常唱这首祷文。这真是一个充满力量的时刻。”
amt /吉尔/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