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女神像高305英尺6英寸,耸立在纽约港上空,是美国最容易辨认的象征之一。从战争债券的海报到1968年电影《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的最后一幕——一名宇航员在遥远的未来回到地球,发现地球的一部分被埋在了沙子里——它被无数的纪念品复制品所引用。
但这座闻名全球的雕像却经历了一段奇怪而偶然的旅程,才成为了标志性的雕像。它是由法国雕塑家弗莱姆·奥古斯特·巴托尔迪构想的,他在1871年来到美国之前从未去过美国,希望说服美国人支持他建造一座纪念性雕像的梦想。
他对自由女神像的设计借鉴了他之前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在苏伊士运河入口处有一个提着灯笼的巨大女人。他提出的雕像名为“自由照亮世界”,是一个戴着光芒王冠的女人,一只手高举火炬,另一只手拿着写字板。他最初把中央公园作为可能的地点,然后在当时的贝德罗岛(Bedloe’s Island)安顿下来。
为了推广他的想法,巴托尔迪从华盛顿特区穿越美国到洛杉矶,但当他无法获得政府的支持时,他回到法国,开始与他的朋友爱德华·德·拉沃拉耶(Edouard de Laboulaye)合作,后者多年来一直想建造一座法裔美国人的纪念碑。
“拉沃拉耶非常仰慕美国,”美国大学历史学家艾伦·克劳特(Alan Kraut)在为自由女神像博物馆制作的播客“高举火炬”(Raising the Torch)中说。“他对美国内战的结果,400万奴隶的解放,以及美国与法国的长期关系感到特别兴奋。”
1875年,拉沃拉耶成立了法美联盟,筹集了25万美元,资助巴托尔迪创作雕像。他们的想法是,反过来,美国人会为雕像的基地筹集资金。
但要让美国人——尤其是在它的所在地纽约市——为这个项目提供资金并不是那么容易的。1876年,为了激发更多的热情,巴托尔迪在费城百年纪念展览会上展出了雕像的手和火炬。当纽约的怀疑者质疑他为什么没有展示更多的身体时,巴托尔迪暗示他可能会把完成的雕像放在费城。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称,纽约市民不愿露面,很快同意在麦迪逊广场展出这只手和火炬,为该项目做广告,并吸引更多捐款。
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自由女神像委员会(American Committee for the Statue of Liberty)通过出售计划中的雕像的小型纪念品模型来筹集建造雕像基座的资金,这些模型的价格从6英寸的复制品1美元到1英尺高的复制品5美元不等,这些模型通过全国性的活动进行营销。这一努力使微型自由女神像在美国和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并使自由女神像在公众的想象中成为美国的象征。
根据克里斯汀·加诺特和唐纳德·朗米德的《建筑与工程功绩百科全书》,他们还举办了其他各种筹款活动,从戏剧晚会到职业拳赛。艾玛·拉撒路写了一首诗《新巨像》,在1883年的一个筹款艺术展览上被朗诵。(二十年后,这句话被刻在底座内壁的一块铜牌上。)拉撒路那激动人心的恳求“把你们疲惫、贫穷、渴望自由呼吸的拥挤群众给我”,使这座雕像不仅仅是对美国民主的庆祝,它与19世纪末抵达美国的移民浪潮以及他们对更好生活的渴望联系在一起。
拉沃拉耶把美国当作美好事物的象征。埃利斯岛国家移民博物馆的历史学家兼馆长巴里·莫雷诺(Barry Moreno)在“高举火炬”播客中说:“他认为巴托尔迪是他实现赠送礼物目标的工具。”
当这些英勇的筹款努力还不够时,小报《纽约世界》(New York World)的出版人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拯救了这个项目。普利策在1885年3月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通过指出雕像本身是由“法国人民大众——工人、商人、女店员、工匠——不分阶级和条件的所有人——支付的,鼓励读者为这座基地捐款。”普利策告诫说,美国人也必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招奏效了。《纽约时报》筹集了10万美元来完成这个项目,其中大部分是1美元或更少的捐款。
但是,尽管完成基座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今天GoFundMe活动的早期版本——需要忙碌,但它最终帮助美国人感受到对雕像的所有权和联系,尽管它是在大西洋的另一边创造的。
正如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护林员Magnuson-Cannady在“举起火炬”播客中所说的那样,“自由女神像真的是人民的,因为它是美国人民和法国人民的……不是超级富豪,也不是超级有权势的人,而是普通民众为筹款活动捐款,为自由女神像和基座买单。”
1885年,这座雕像到达纽约,总共有350块,由于底座还没有完工,组装花了一年时间。最后,在1886年10月,自由女神像在一个仪式上落成,在人群被整整15分钟的掌声打断之前,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开始了简短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宣布“她高举着照亮人类解放之路的光明”。
这座巨大的雕像的宏伟立刻使它成为吸引游客的地方。正如巴里·莫雷诺(Barry Moreno)在他2017年的自由女神像图片历史中所解释的那样,国会通过了1898年的《私人明信片邮寄法》(Private Card邮递法),该法案授权私人公司生产明信片,只要它们符合一定的尺寸和质量标准,这也有助于提升自由女神像的形象,因为参观的人会购买便宜的彩色明信片,并将它们寄给朋友和邻居。
事实上,自由女神像明信片的市场变得如此有利可图,以至于11年后,美国印刷商说服国会禁止进口描绘自由女神像和其他典型“美国场景”的外国明信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座雕像成为了一个更加突出的美国象征,当美国士兵乘船前往欧洲作战时,它成为了他们凝视的景点之一,也是他们最终回家时第一眼看到的东西之一。
2019年,一个耗资1亿美元的新博物馆在自由岛上开放,由私人捐款支付,进一步巩固了自由女神像作为世界各地人民珍视的纪念碑的地位。在2019年5月博物馆开馆之际,自由女神像-埃利斯岛基金会开发了一款应用程序,采用了苹果的增强现实软件,以及“高举火炬”播客,以增强博物馆体验。新博物馆还放映了由HISTORY制作的一系列八部短片,概述了自由女神像背后的筹款和建设工作,它如何在战争期间成为家园和民主的象征,以及它作为平等和移民象征的全球意义。
克劳特说:“这尊雕像是一种可塑或可塑的雕像。”“它可以体现人们赋予自由概念本身的各种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