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日本航空公司516航班在东京羽田机场跑道上与日本海岸警卫队的飞机相撞后,机舱内开始冒烟,乘客陷入混乱。(由@alto_maple提供)
一份新的报告揭示了1月份日本航空公司一架客机与日本海岸警卫队一架飞机在羽田机场发生的致命相撞事故。
12月25日,日本运输安全委员会(Japan Transport Safety Board)发布了一份进度报告,详细介绍了导致碰撞的一系列事件。报告还包括海岸警卫队飞机驾驶舱语音记录器的文字记录。
这一事件导致五名海岸警卫队成员死亡,而所有379名机组人员和乘客在大火吞噬日本航空公司的飞机之前逃离了飞机。
致命的误解
根据这份报告,海岸警卫队的机组人员错误地认为他们已经得到了空中交通管制的许可,尽管管制员的指示相互矛盾。
1月2日在东京羽田机场发生的坠机事故。
海岸警卫队机长是飞机上唯一的幸存者,他向调查人员作证说,他认为由于飞机的任务,管制员优先让他们起飞。这架飞机是为了向前一天遭受地震袭击的石川县运送救援物资。
该委员会已经确定了导致事故的三个关键因素:海岸警卫队的机组人员进入跑道时以为他们已经获得了起飞许可;空中交通管制员没有注意到海岸警卫队的飞机进入跑道;日航飞行员在降落前未能认出跑道上的海岸警卫队飞机。
1月2日下午4点27分,日航516航班从北海道新千岁机场起飞。机上共有367名乘客,包括42名儿童和8名婴儿,还有3名飞行员和9名机组人员。
这位50岁的机长是一名飞行时间超过12000小时的资深飞行员。机上还有一名训练飞行员。
机组人员的年龄从25岁到56岁不等,其中三人只有三到四个月的飞行经验。
大约在日航航班起飞的时候,海岸警卫队的工作人员正在准备飞机起飞,飞机上装载着包括100条毯子和850顿饭在内的救援物资,准备运往灾区。
然而,经过检查,发现了机械故障,严重延误了起飞时间。
由于飞机计划当天返回羽田机场,以及希望机组人员在合理的时间回家,海岸警卫队队长承受着尽快离开的压力。
事故发生在下午5点47分,当时降落的空客A350与跑道上较小的海岸警卫队飞机相撞。
没有灯和对讲机
在这架日航飞机的主起落架降落在跑道上后,乘客们立即注意到一种不正常的声音。
在机翼底部附近可以看到火焰,一种不寻常的气味开始充满机舱。
这架日本航空公司的飞机在着火时失控地滑了大约1400米,乘客们经历了强烈的震动。
“把头低下。”
机组人员反复指示乘客做好姿势,以保护自己免受撞击。
在停车后,机组人员试图用对讲机向机长拨打紧急电话,但他们无法接通。
很快,白烟开始从墙壁和地板上升起,变得越来越浓,越来越令人恼火。
当时在驾驶舱内的机长决定下令紧急疏散。他试图关闭引擎,但正确的引擎无法停止。
他和另外两名飞行员一起离开驾驶舱,协助疏散乘客。
巧合的是,两名日航集团员工也在飞机上,并与机组人员一起帮助撤离。
由于断电,机舱内的麦克风广播不再工作。
1月2日,乘客在羽田机场撤离燃烧的日本航空飞机。(由@ricole0704提供)
机舱的灯熄灭了,只留下昏暗的应急灯。尽管他们提供了足够的照明,但随着烟雾弥漫机舱,尤其是后部,能见度迅速下降。
机组人员确定了可以安全疏散的紧急出口。
在飞机上的八个出口中,他们选择了前面的两个,因为它们离火焰最远。
第一批乘客于下午5点51分撤离飞机,也就是碰撞发生四分钟后。
敏捷的思维
左后方的紧急出口也被使用。
由于无法与机长沟通,负责左后紧急出口的客舱乘务员独立决定打开舱门。
根据公司规定,在下午5点55分打开出口之前,服务员确认没有立即发生火灾或燃料泄漏的危险。
船长和机组人员在机舱内走动,用日语和英语指示乘客撤离。
虽然他们用了扩音器,但他们放大后的声音很混乱,与混乱的环境和发动机的声音混在一起。因此,大多数指令都是在没有扩音器的情况下下达的。
尽管如此,大多数乘客都表现得很冷静,并听从了指示。
有些人仍然坐在座位上。他们没有听到疏散命令,继续按照机组人员最初的指示,在座位上坐得低一些。
然而,他们被船长发现了,他正在寻找留下的人,并撤离了。
机长是最后一个离开飞机的人,于下午5点58分从后门离开。
两分钟后,机舱内可以看到火焰,从紧急出口冒出的黑烟越来越多。
大火蔓延,吞噬了整个飞机,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15分才被扑灭。
1月2日,日本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羽田机场与日本海岸警卫队相撞几分钟后被火焰吞没。(由@express595提供)
一名乘客在从紧急出口逃生时摔断了肋骨,另外四人受了轻伤。
77人抱怨喉咙痛、头痛和其他症状,但没有死亡。
这起事故成为了全球的头条新闻。尽管有五名海岸警卫队成员死亡,但一些报道称赞日本航空公司飞机上所有37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撤离是一个奇迹。
委员会正在进行调查,以确定灾难的确切原因。
日本航空飞机上的一名男性乘客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告诉《朝日新闻》:“我能活着真的很幸运。我只希望这种事永远不要再发生。”
(益山裕二也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