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杰里宾为新西兰的音乐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你在《人类本能》专辑《石头吉他》中听过这个系列的插曲,那么这张专辑中的一些内容可能听起来很熟悉。
滚石吉他的一个亮点是“The Jug-A-Jug-Song”,这是Billy TK(又名Billy Te Kahika, sr .)火热吉他的展示。在这张专辑中,你会听到这首歌的原名“Ain't So Hard To Do”,歌手兼吉他手是这首歌的作者道格·杰里宾——尽管在《本能》专辑中,这首歌将被归功于一个叫杰西·哈珀的人。
这是出生于新西兰的杰里宾在20世纪60年代末创作和录制的几首歌曲之一,这首歌将成为本能乐队的重要素材来源,在很多方面也是他们声音的模板。
道格·杰里宾在北部凯帕拉港的农村社区Tangowahine长大。12岁的时候,他就爱上了吉他,每周都要坐公共汽车去达加维尔学吉他。
杰里宾开始在达加维尔附近演出,但不久就搬到了奥克兰,寻找更多的专业机会。他最后加入了The Embers,这是Shiralee夜总会的常驻乐队。演出曲目是为舞蹈而设计的,包括当前的流行曲调、改进的标准和影子风格的乐器。
到1965年,余烬乐队已经销声匿迹,但作为巡回演出和会议音乐家,道格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此期间,他录制了数十张流行唱片,并与霍华德·莫里森、黛娜·李、汤米·阿德利和小鸡乐队等人一起周游全国。但他对爵士乐的热爱,以及他对印度音乐的发现,开始把他带入更多的实验领域。
吸引他的不只是印度音乐;对印度精神信仰日益增长的兴趣将他吸引到了印度。1968年末,他去了伦敦,虽然他只打算在这里作短暂停留。
在伦敦,他与新西兰人戴夫?哈特斯通(Dave Hartstone)取得了联系。哈特斯通是一名警察出身的节奏吉他手,在余烬时期领导过奥克兰俱乐部乐队The Four Four。Four Four乐队于1966年迁往英国,并在那里演变成The Human Instinct乐队。但当杰里宾到达时,他们的鼓手莫里斯·格里尔已经回到新西兰,在那里他组建了一个新的人类本能阵容,而哈特斯通则留在了伦敦。哈特斯通给杰里宾提供了音乐用具,并鼓励他——或者说说服他——写一些歌。
虽然杰里宾除了去印度之外没有什么野心,但他一开始就开始创作歌曲,吸收了蓝调、爵士、印度音乐,以及他作为吉他手最大的影响:吉米·亨德里克斯。
你可以在像“Fall Down”这样的曲目中听到一些同样干净,优美的乐曲,杰里宾早在“余烬”乐队时就已经出名了。但他也发现了噪音的乐趣,以及可以通过过度驱动的放大器从吉他演奏中诱导出的持久的声音。
哈特斯通四处兜售杰里宾的唱片,大西洋唱片公司的创始人艾哈迈德·埃尔特根一度对他感兴趣,想签下他。但杰里宾已经过着出家的生活,到1973年,他终于离开印度,在那里呆了三十年,住在奎师那神庙里,翻译梵文典籍。
新西兰的音乐收藏家兼研究人员约翰·贝克最终不仅找到了道格·杰里宾,还找到了这些录音的三份原件中的一份。Baker与芝加哥独立工作室Drag City达成协议,并于2012年在Doug Jerebine的支持下发行了《Doug Jerebine Is Jesse Harper》。这张专辑在欧洲、美国和美国都获得了好评。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张重要的新西兰专辑。
注册Ngā Pitopito Kōrero,这是一份由我们的编辑策划的每日通讯,每个工作日直接发送到您的收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