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灵查亚:卫生部表示,每年有近9000名新登记的肾病患者需要透析治疗。
报告称,马来西亚的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一直在上升。
“在马来西亚,3300万人口中有七分之一,即470万成年人患有不同阶段的慢性肾病。
“国家肾脏登记处(NRR)的初步数据显示,去年马来西亚有49,447名透析患者。
卫生部在给《星报》的一份声明中说:“其中,43663名患者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5784名患者接受腹膜透析治疗。”
总体而言,CKD的患病率从2011年的9.07%上升到2018年的15.48%。
卫生部表示,食用未经注册的保健品是导致肾脏疾病的因素之一。
“从2018年1月到2022年12月,国家药品管理局(NPRA)收到了67份与肾功能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怀疑是由于服用保健品引起的。
其中,有14起被怀疑是由于使用了未经注册的保健品。
报告称:“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急性肾损伤(6例)、血肌酐升高(3例)和急性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
NPRA负责监督市场上注册产品的安全性,包括保健品。
“监测产品安全性的关键活动之一是通过卫生保健提供者、制药公司和消费者报告药物不良反应(ADR)。
卫生部表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还收到了疑似因使用未经注册的保健品而导致的不良反应报告,包括掺入地塞米松、氯苯那敏和西布曲明等非法物质的产品。”
从2020年到今年3月,该部门没收了网上销售的30209种减肥产品,价值近127万令吉。
通过各种努力,卫生部也一直在监管和监控社交媒体上不受监管的补品销售。
这包括确保药品、保健品和传统药物按照1984年《药物和化妆品管制条例》在药物管制局注册。
出于营销目的,卫生部表示,注册的传统药物只允许表明产品用途的低水平声明。
“所有提出的索赔都必须有可靠的参考资料。
“药典、专著、已发表的期刊或文章的摘录,以及临床研究的数据,通常被接受为使用和产品适应症的证据,”它说。
卫生部还在进行上市后监督活动,例如对已注册的产品进行持续监测。
它补充说,这是为了确保所有在市场上销售和供应的注册产品都是安全和高质量的。
根据1984年《药物及化妆品管制规例》第7 (1)(a)条,销售未经注册的产品属违法。
根据同一规例第30(1)条,这亦属违法。
根据《药品销售法》第12(1)或12(2)条,这种犯罪行为将受到惩罚。
该部门一直在与其他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合作,包括马来西亚境内外的市场平台提供商、社交媒体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行业,以打击不受监管产品的销售。
“此外,该部已与马来西亚通信和多媒体委员会(Malaysian 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 Commission)等其他机构合作,帮助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采取进一步行动,”该部表示。
除此之外,该部还在药品执法司内成立了一个网络情报和取证小组,以监控马来西亚各地的网站、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
据该部称,该团队是他们与Facebook、谷歌和其他类似公司等互联网平台提供商合作的中心。
“从2020年到2023年3月,共筛选了1345个涉嫌违反《药品(广告及销售)法》的减肥或瘦身产品广告。
它补充说:“在被筛选的广告总数中,有5个广告被发现含有2,4-二硝基酚(DNP)。”
DNP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在《毒药法》中被列为毒药,通常作为工业化学品用于制造业。
它也可用作防腐剂。
在某些声称有助于减肥的产品中发现了这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