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可以读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尽管该系统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投入商业应用,比如帮助中风患者。
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团队的这项研究是本周在美国举行的一次会议上的焦点报告。
研究小组邀请29名参与者一边阅读,一边用脑电图(EEG)监测他们的大脑活动。
参与者戴着一顶记录他们大脑信号的“帽子”。
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名为DeWave的人工智能模型,在对大量脑电图数据进行训练后,将信号翻译成单词和句子。
领导这项研究的悉尼科技大学教授林金腾表示,这项工作是将原始脑电波翻译成语言的开创性努力。
他说,将神经解码与大型语言模型相结合,为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开辟了新的领域。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倡导一种名为Neuralink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在大脑中植入电极,以达到类似的效果,但这个位于悉尼的项目不需要侵入性的过程。
但这项工作仍有局限性。
与参与者一起使用帽子而不是植入电极意味着信号更嘈杂。
在这项研究中,将参与者的大脑活动转化为文字的准确率约为40%。
然而,概述这项研究的研究论文是在大约六个月前完成的
林教授表示,自那以来,该团队已将准确率提高到60%至70%左右,但他警告称,只有在对系统进行特定应用培训后,准确率才会提高。
“对于它的普遍应用,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他说。
“准确率仍然不够高。”
这项研究也仅限于参与者阅读固定文本,而不是自由思考。
林教授表示,这项技术的商业化可能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